做更好员工,同青山筑基更美未来
2018-05-08
鼎信集团 罗吉旭
曾写过一首名曰《青山颂歌》的小诗,其中偏爱这一句“巍巍青山,青山巍巍。你我,便是筑起这万仞青山的沙石,是这追逐百年不锈梦千万人中的一份子”,员工好,企业才能发展得好,企业做大做强,员工的个人发展也会更进一步。
入职青山也近二载,从青山的“大后方”浙江青田到“对外机动部队”上海鼎信,这一路,青山给予我机会、让我成长,结合我之经历和见闻,略抒拙见,浅议员工如何同企业一道筑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从本质上来说,员工和企业发展是高度统一的。
工作是为了什么?我不止一次自问,相信大家也都有各自的答案,不过总结起来也很简单——为了生活,为了有一个可以期待的未来。向往的生活、美好的未来从何处来?从工作中来、从企业中来。最直观的例子——一个员工发展良好、福利待遇优厚的企业绝对是不会太差的,反之一个连生存都举步维艰的企业的员工发展前途肯定是渺茫的。其实说到底,员工和企业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二者的发展是高度统一的,企业的发展要求它的员工不断提升技能素养,员工在自我提升后又能不断推动企业发展。
2017年6月,刚从学校毕业的我和几十名同学从云南奔赴浙江青田,有幸成为青山的一员,除去和绝大多数同学一样感召于青山强劲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口碑,青山包容开放的企业文化更是get到了我并令我对她一往而情深,确切的说是一份报纸。“我们那里有《青山报》和《瑞浦日新报》,你过去可以尝试着搞搞这个”——这是校园招聘中那个中年男子(也就是后来我的领导刘海刘总)对我说的一番话,也就是这番话,更加坚定了我的选择。入职的适应期在慌慌张张中度过,原来青涩的我们除了一腔热血之外欠缺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好在周遭同事总是热心帮忙,科长总是耐心进行校对指导,一点一滴的积累学习让我逐渐有了独立接手工作的能力。我主要负责一些文字工作(起草文件和报纸新闻的校核、撰写),因为工作原因需要我对公司、对青山企业文化做深入了解,伴随着一步步了解,感叹于青山文化独特的同时不断据此调整自我规划,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思想上认识到企业发展和我们自身发展是一致的对我们从事工作来说至关重要,方向不错,便会少走弯路,让自己的发展同企业需求结合起来,在自我提高中不断提升获得感,在企业发展中找到归属感,勠力同心,共创未来。
思想认识统一了,那究竟该如何付诸实践呢?我认为那就是争做一名“好员工”。
做一名员工和做一名好员工仅有“好”字之别,但就这一字之差,却包含了诸多的不易,也可总结为“做事、为人、修己”六字。
做事,顾名思义就是干工作。不管是统筹谋划的管理者,还是身体力行的一线员工,在企业,身处其位,必谋其事,尽其责。又好又快,是做事的标准。
在鼎信,透过在印尼青山园区一些项目建设的历史数据,在短短五年不到的时间里面,34.15亿美元的资金扎入园区建设,我惊叹于“青山速度”的神奇,从项目开始到落地,青山总能以令外界惊叹的速度抢占制高点,我想这也是青山企业能在百舸争流中依然巍立的秘诀之一吧。项目建设又快又好的保障是兢兢业业的青山建设人员,他们用汗水凝结出令人咋舌的“青山速度”,这又何尝不是众多青山员工日常工作的缩影呢。
快速、高效、保质保量是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要求,更应该是员工对自己工作的内在要求,漫无目的的慵懒散终究是会被自己淘汰,被企业淘汰。
为人,这里主要是说处理人际关系。企业作为人员相互交织协作的一个综合体,是集合了所有员工能力共同高效运转的机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相互配合、企业对外业务都避免不了人际交往。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交际能力和办事能力是正相关的,当然这是一个需要长期修习磨炼的技能。
伴随着青山在“走出去”和“一带一路”的布局,在印尼青山园区,我们需要面临复杂的社会公共关系事务,此时国内处理此类事务的一般思维方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行不通的。园区管理者们用超常的智慧,结合印尼的国情和当地民情,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方案方针,这与其说是管理的艺术,还不如说是青山领导为人的艺术。对园区内同印尼员工一道配合协作的中国员工来说,同他们的相处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充分尊重他们、平等理解是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将这一观点延伸,在平时工作中处理好和领导、同事、下属的关系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大家思想一致,紧密协作,才能将工作做好、做出色,不断推动企业发展。
员工关系构筑起企业内部关系,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内部的人文氛围,大家彼此相处融洽,才能身心愉快地开展工作,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修己,就是指自我提升。我们都并非圣人,这世界也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圣人,正因为我们都存在缺陷,所以才需要不断努力让自己有所提升,修己,不单单是技能水准的提升,更应该是认知和思维方式的提升。
我一直在庆幸,不完美的自己能够遇到这样一个能包容我的错误、给我改正提升机会的企业。由于文件拟写工作的特殊性,它要求内容和格式必须高度规范,经验不足的我总是在许多细节方面出现问题,一个标点、一个字符,领导的每次指正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积累。相信在青山不同岗位的兄弟姐妹都会有类似经历,“老带新”、“师带徒”,一项项针对员工提升的方针落地生根,青山的包容让很多人迅速成长。
打铁还需本身硬,不管身在何处,所属何种岗位,我们都应该把不断提升自我作为内在要求,实时对照,克服惰性,在付诸实践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员工好,企业才能更好;企业更好,我们的日子才会越来越好,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两者在良性的相互作用中一定能够实现双赢乃至多赢。虽然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但只要坚定信心,紧紧同青山同呼吸、共命运,争做一名更好员工,便一定会筑造更加美好的未来!